最近幾十年以來,疾病導致人們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心肌梗死、癌癥和腦中風,而在于中國,腦中風死亡要比心肌梗死多,所以對于如何減少腦中風非常值得深入研究。藏藥十八味杜鵑丸告訴大家,根據(jù)國外有關調查顯示,吃完飯就睡容易誘發(fā)腦中風!
該研究是希臘某大學醫(yī)學院的營養(yǎng)專家進行的。他們對1000個病人進行調查,調查結論是在吃過晚餐后一小時以上再睡覺的人較晚飯后立即睡覺的人腦中風的風險要減少約2/3。假如再晚20分鐘以上再睡覺,則此風險還可以減少10%。
這一個研究并不能證明任何因果關系,僅僅是觀察到這一現(xiàn)象,即晚飯后距離睡覺的時間似乎與腦中風發(fā)病有關。
此研究包括了500名健康者、250例曾發(fā)生過腦中風者及250例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者。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由于冠狀動脈阻塞而使心臟血流減少,嚴重時發(fā)生心肌梗死。
此1000人均填寫了一張詳細的問卷,有關睡眠的習慣,以及什么時候睡和吃什么等等。
統(tǒng)計結果,與晚餐后一小時內即上床者相比,晚飯后60~70分鐘上床者的腦中風危險性減少66%。晚飯后70分鐘到2小時再上床者危險性要減少76%。而2小時以上再上床者,則此危險性反而開始逐漸上升,原因不明。
在這一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了晚飯后一小時以上再睡覺的人,其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似乎也能減少。
為了分析其原因,還調查了許多與冠心病及腦中風有關的危險因素――如年齡、性別、體力活動、體重、吸煙與否、飲食、冠心病的家族史、高血壓、血脂紊亂及糖尿病等。但結果還是認為晚飯后早睡者與以上因素并無明確關系,仍是早睡者腦中風危險性增加。
美國心臟學院的主席則另有看法。他認為:“當吃晚飯時,血糖、血脂及血流等有改變,所有這些暫時的改變都可能影響發(fā)生腦中風的危險性,飯后一段時間這些變化逐漸平穩(wěn)。而此研究的病例相對較少,因此晚飯和睡眠之間隔多少時間仍值得進一步研究。目前來說,只要記住,大人們曾說過的飯后別立即上床是對的。”
對于我們來講,在吃飽之后進行一些活動,等到食物消化地差不多的時候再睡覺也不遲。切忌不能夠吃飽了立馬上床睡覺!